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新闻
新闻动态
相关阅读
行业新闻
物流业第三利润源地位凸显
缩放字号:[小] [大] 发布时间:2017-03-02 09:09

在我国,一件商品从原材料到成品,加工制造的时间通常不超过10%,剩下90%以上的时间都处于仓储、运输、装卸搬运、包装、配送等物流环节,低效的物流在拉长商品生产周期的同时,大大推高了成本。 
  不仅是制造业,物流的效率还直接影响着商贸、农业的效益。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告诉记者,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,现代物流决定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规模、效益和质量。
  近年来,政府把物流业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计划,其规模、速度、质量、模式都出现了跨越式的增长。为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,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,国务 院2009年印发了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。《规划》指出,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、仓储业、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,涉及领域广,吸纳就业人数 多,促进生产、拉动消费作用大,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 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稳中放缓,我国经济寄望继续通过投资拉动、劳动力投入实现快速增长的机会大大降低,企业继续通过扩张产能、工艺改造获取利润的空间也大幅缩水,我国经济发展重心逐渐从追求速度和规模向质量和效益转变。
  这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。“国际经验表明,经济增速放缓时期,物流业‘第三利润源’的战略地位将得到凸显。当前,物流成本过高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。物流成本平均占企业总成本的30%,物流时间平均占生产和销售过程的90%,向物流要效益潜力巨大,成为企业在增长困境压力下,挖潜增效,提升利 润的重要源泉。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分析认为,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长期维持在18%左右,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。通过降低物 流成本,也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提高效益,减少对GDP增长的依赖。数据显示,全国现有载重运输车辆1116万辆,道路运输经营主体722万家,每一主体平均 拥有车辆仅为1.55辆。“我国物流业起步晚,门槛低,市场主体庞杂,市场秩序亟待规范。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周志成强调。
  “当前物流业最突出的问题还是社会化程度不高。许多传统企业‘小而全’、‘大而全’模式依然存在,大量的物流需求尚未转化为市场化、社会化需求。”贺登才表 示,受经济增速趋缓影响,客户企业集中主业压力明显加大,逐步加快物流业务和资源外包。实施物流外包,符合社会分工细化要求,能够明显降低物流成本,提高 服务质量,减少资产投入,提高物流效率。实施物流外包,也带动了客户企业生产方式变革和流通方式转变,促进客户企业转型升级。